-
【湖州招商】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项目签约助力区域物流升级
湖州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推动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项目落地,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湖州市交通投资集团及湖州经开投资发展集团联合投资,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参与共建,将显著提升区域多式联运能力,优化冷链物流布局,为湖州市打造长三角重要物流枢纽奠定基础。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是长三角核心区重点规划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项目,依托湖州市内河航运、铁路和公路网络优势,衔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资源。项目响应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部署,旨在解决浙北地区集装箱运输短板,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湖州市规模化集装箱码头的空白,推动"公转水""散改集"绿色运输结构调整。 二、合作模式与建设内容 项目采用"央企+地方国企+开发区"的三方合作机制,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控股运营,湖州市两级国资平台参与投资。一期码头工程选址长湖申航道西延段,规划建设4个千吨级泊位,配套智能化集装箱堆场和冷链仓储设施。根据协议条款,运营方需确保项目投产三年内实现年吞吐量10万标准箱的保底目标,并优先开通至上海港的定点班轮。南太湖新区承诺配套建设疏港公路与宣杭铁路连接线,实现"水铁无缝衔接"。 三、经济效益与区域影响 专业机构测算显示,该项目全面运营后,可为湖州市及周边企业降低约15%的综合物流成本。特别对装备制造、新能源、建材等支柱产业,集装箱直通上海港的运输时效将缩短8小时以上。公开报道指出,该项目还将联动安吉上港码头、德清临杭物流园等现有设施,形成覆盖浙北的物流网络,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30亿元。冷链物流专区建成后,将服务湖州市农产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助力"长三角中央厨房"建设。 四、技术标准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采用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技术标准,配备远程操控桥吊和无人集卡系统。环保方面规划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和岸电系统,确保达到交通运输部"绿色港口"三星级标准。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已纳入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重点项目库,未来将与沪苏湖高铁、杭宁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形成协同效应。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种"内河港口+国际枢纽港"的联动模式,可为长三角中小城市参与全球供应链提供范本。
2025-07-19
-
【湖州招商】南太湖新区出台新政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湖州南太湖新区聚焦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十条新政为企业降本减负。该政策涵盖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等十大领域,通过最高500万元奖励机制,重点支持重大项目设备投入、技术改造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新政还结合招商引资需求,在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方面提供专项扶持,并安排财政预算用于企业家培训,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政策框架与核心目标 湖州南太湖新区发布的十条新政以"工业强区"为战略导向,围绕稳增长、增动能、提质效三大目标,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政策明确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与本地产业特色相结合,重点培育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同时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产业链协同。通过建立梯度奖励机制,对工业"大好高"项目、技改备案企业等分层分类给予支持,体现精准施策特点。 二、重点支持方向与实施路径 在设备投入领域,湖州南太湖新区对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给予3%-5%的补贴;技术改造方面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针对绿色制造转型,对获评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的企业配套奖励,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单位可获20万元补助。军民融合方向明确,对取得军工资质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启动资金。政策特别强调区内企业协作,对采购本地配套产品金额超500万元的主体按5‰予以奖励。 三、数字经济与创新驱动措施 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数字经济作为新政重点,对首次入选省级"未来工厂"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最高补助200万元。在创新载体建设上,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可获300万元支持。政策还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主导国际标准研制的单位可获得50万元资助。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了规模2亿元的产业创新基金。 四、服务保障与长效发展机制 湖州南太湖新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企业家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赴长三角先进园区考察学习。建立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难题。在审批服务方面推行"极简审批"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制备案。政策还配套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由经济发展部门按年度核查政策实施效果,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区域协同与战略定位实现 该政策紧密衔接湖州市"十四五"规划要求,通过建设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区,强化与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框架下,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新引进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通过打造"两山"理念实践样板,湖州南太湖新区力争三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2025-07-19
-
【湖州招商】湖州多措并举凝聚合力 护航重大项目高效运营
湖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并以系统化举措推动项目高效运营。当地政府统筹交通优化、法治保障、安全生产等多维度工作,联合职能部门与企业形成协同机制,持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为打造区域旅游标杆项目提供坚实支撑。 一、统筹交通体系优化内外联动 针对项目周边交通组织,湖州市成立专项工作组,结合实地调研制定分层解决方案。短期措施包括增设临时停车位、优化信号灯配时,缓解高峰拥堵;中长期规划则推进铁公水空多式联运,完善区域路网与主干道衔接。例如,通过改造高速公路互通匝道,提升进出效率;同步开通定制公交线路,实现游客分流。管理部门还引入智慧交通平台,实时监测车流数据并动态调整管控策略。 二、法治化手段规范运营管理 湖州市将法治思维贯穿项目全周期,严格审核运营方资质与合规流程,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司法部门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协助梳理合同履行、劳动用工等环节的法律隐患。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消费纠纷、安全保障等问题依法处置,确保经营行为合法有序。此外,通过普法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减少运营争议。 三、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方面,湖州市推行“防为主、防为上”理念,要求项目方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技术团队,在园区布设智能监测设备,对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等实现24小时预警。太湖古镇等重点区域配备AI巡检系统,可自动识别人员聚集、违规用火等风险。定期组织多部门应急演练,提升突发情况协同处置能力。 四、协同机制凝聚保障合力 湖州市明确“一盘棋”工作导向,由市级层面牵头成立跨部门专班,统筹长兴县及交通、文旅等单位力量。专班建立周调度制度,集中破解管线迁改、用地审批等难点问题。通过设立企业联络专员,确保政策精准送达、诉求高效反馈。这种政企联动模式既加速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为后续运营储备了政策资源。 湖州市通过上述多维举措,形成重大项目“招引-建设-运营”闭环管理体系,既提升了龙之梦等项目的服务效能,也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未来当地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2025-07-19
-
【湖州招商】湖州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助力长三角贸易升级
湖州首个保税物流中心近日获国家四部委联合批复设立,标志着该市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将显著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为长三角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保税物流服务,进一步完善区域国际贸易产业链配套功能。 一、项目规划与建设进展 湖州保税物流中心选址于铁公水联运物流园区北侧,总占地面积约152亩,规划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5.7万平方米。投资建设方已完成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项目于今年初正式动工。按照批复要求,项目须在获批后12个月内完成海关监管设施验收并投入运营。 二、功能定位与服务创新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场所,该中心将提供保税仓储、国际分拨、转口贸易等核心功能,并创新开展"出口货物入区退税"业务。特别针对中小微企业推出"一站式"通关服务,可实现进口货物保税存储、出口货物提前退税等便利化操作,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湖州现有进出口企业超过2600家,其中六成以上为小微企业。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将直接惠及这些企业,使其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境内关外"政策红利。据测算,项目运营后预计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两成,缩短通关时间三分之一以上。 四、长三角协同发展意义 该中心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将强化湖州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联动发展。通过整合水陆空多式联运资源,构建起连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的保税物流网络,为区域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提供重要支撑。 五、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运营方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探索建立数字化智慧监管体系。同时计划与周边保税区形成功能互补,共同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枢纽节点,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升湖州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预计可为当地带来年均新增进出口额数十亿元,创造逾千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5-07-19
-
【湖州招商】湖州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列全省第一 外贸规模创新高
湖州2023年上半年外贸发展态势强劲,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列浙江省第一,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据湖州海关统计,同期进出口总值73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出口676.3亿元,增长50.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主要贸易市场增长强劲,各区县出口均实现增长。 (一)外贸增速与规模领跑全省。2023年上半年,湖州进出口、出口增速分别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2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彰显出强劲的外贸发展韧性。 (二)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分别为333.4亿元、186.8亿元和86.8亿元,增幅分别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21.4个百分点和148.3个百分点。文化产品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01%,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 (三)主要贸易市场活力迸发。对欧盟、美国、东盟前三大贸易市场进出口分别为177.9亿元、143.1亿元、8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25.5%、48.2%;对英国、越南进出口分别为27.7亿元、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64.4%。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43.5%、30.1%,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巩固。 (四)区县外贸发展协同推进。各区县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安吉县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33.3%,稳居全市外贸龙头地位;吴兴区出口增速列全市第一,占全市出口比重19.7%,为全市外贸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区县联动、多点发力的良好局面。
2025-07-19
-
【湖州招商】湖州网络零售突破400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湖州市网络零售额持续攀升,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引擎,促进地方经济活力增强。在2023年前8个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超400亿元,居民消费稳步提升,跨境电商增长迅速,电商创业氛围浓厚,直接带动就业岗位数万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湖州市网络零售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相关数据显示,在前8个月期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18.9亿元,整体规模位居浙江省前列,同比增长率达到两位数。这一增长幅度位列省内其他城市第三名,反映出电子商务领域的整体活力增强。基于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发布的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报告,湖州市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如纺织制造和文旅产品,推动零售额持续上升。这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结构,还强化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特别是在应对全球市场波动中,展现出较强韧性。通过线上平台的完善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湖州市有效拓展了消费群体覆盖范围。 二、居民网络消费行为持续活跃并推动贸易顺差扩大。同一时间段内,全市居民网络消费额突破268.9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0%,这一表现使得增速在全省排名提升至第四位,较去年同期有显著进步。更重要的是,消费与零售的整体互动实现150.1亿元顺差,凸显内需潜力释放。参考浙江省商务厅的调研报告,湖州市居民消费升级源于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深化,例如本地餐饮和日用品在线销售占比提升。弱化数字表现,该趋势进一步促进了供应链高效运转和市场供需平衡,助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电商基础设施。 三、跨境电商表现尤为突出,成为拉动外经贸易的关键驱动力。在前8个月过程中,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81.42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5%,其中零售出口额占比显著,出口增长幅度列省内第二名。相较之下,湖州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值数十个百分点,这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开放政策密切相关。根据商务部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指引,湖州市依托杭州等周边城市的枢纽优势,强化了出口商品如纺织品和家具的国际市场渗透。这一成就加强了本土企业出海能力,并通过优化物流体系降低了贸易成本,有效支撑了外向型经济发展。 四、区县之间网络零售贡献呈现差异化布局,吴兴区以规模领跑而安吉县增速最快。在前8个月中,吴兴区零售额占总量的半数以上,其绝对值位居第一;安吉县则以22.2%的年增长率领先全市,体现出县域经济的强劲势头。这一分布凸显了区域发展均衡性与协调性,据浙江省地方经济统计年鉴分析,吴兴区凭借制造业集聚效应提升零售份额,而安吉县则利用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线上品牌,实现互补式增长。弱化数据表现,各地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小微企业线上转型,进一步强化了招商引资吸引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优化。 五、电子商务领域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引擎。在前8个月阶段,全市有超过三分之一创业创新项目集中于相关领域,这一比例彰显电商行业的高渗透力。结合工信部中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湖州市依托创新孵化平台和政策优惠,激发了初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例如社交电商和智能供应链方案的推广。这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还促进了产学研融合,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持续动力。电商生态的完善,助力更多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六、电商行业的壮大直接带动就业岗位大幅增加,强化了社会民生保障。在前8个月过程中,全市直接解决就业岗位7.4万个,间接带动19.4万个岗位,覆盖面广且效果显著。弱化数字表现,这一成就源于就业培训和政策匹配,如高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升了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参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就业数据指南,湖州市通过扶持电商企业招聘,缓解了结构性问题,同时促进居民增收,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进步。长远看,这为招商引资营造了稳定环境,推动共同富裕目标落地。
2025-07-19
-
湖州强化担当推动项目双进 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湖州市以"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为指引,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统筹项目招引与推进全流程,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深化专班服务机制,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系统谋划项目双进工作机制 湖州市投资促进部门建立全周期管理体系,从项目招引、要素匹配到落地推进形成闭环管理。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建立动态项目库,实施"一项目一专班"跟踪服务。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湖州市创新"链长+行长+会长"协同机制,整合产业链、资金链、行业协会资源提升招引精准度。 二、创新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效能 针对土地、能耗等关键要素,湖州市开展存量资源普查,盘活低效用地超2000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模式。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构建"基金+项目"联动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建立驻外招商人员关怀制度,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激发一线招商队伍活力。 三、专班推进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湖州市实施重大项目市领导挂帅制度,组建28个专项服务组下沉一线。通过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规划调整、配套建设等问题。某投资超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8天,创下重大项目落地新速度。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个,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四、深化产业兴区发展战略 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路径,湖州市制定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智能物流装备、光电通信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建立"六个一"产业推进体系。实施"新星"企业培育计划,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通过项目双进带动,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至38%。 五、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湖州市将项目双进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建立"双招双引"考核激励机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50天以内。依托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承接沪杭优质产业转移项目。通过强化数字赋能,搭建智慧招商平台,实现项目线索跟踪、评估决策、落地服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025-07-19
-
【安吉县招商】安吉森林康养产业扩容增效引领全省
湖州安吉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新增两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获权威认定。当地通过系统性规划与产业融合布局,持续强化森林资源价值转化能力,推动乡村业态创新升级,为全省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示范。 一、森林康养网络持续扩容 近日,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认定名单公布,安吉云上草原、江南天池基地正式列入省级序列。至此,安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总数扩充至4处,总量位列全省县级行政区首位。此次入选的江南天池基地依托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突破90%,形成水电工程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典范;云上草原基地则融合高山云海与四季景观,构建"春登山、夏避暑、秋观星、冬滑雪"的全季康养场景。 二、规划引领产业多维布局 2019年,安吉在浙江省率先发布森林康养产业专项规划,确立"一心三区四带,四季全域多元"的空间架构。通过协同德清等县市共建浙西森林康养产业集群,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当地以乡村振兴森林综合体、森林休闲养生城市等载体为依托,系统推进22个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医疗健康、休闲旅游与森林资源的深度融合。树兰医疗康养中心等项目落地,标志着产业体系向专业化、多元化纵深发展。 三、生态禀赋夯实发展根基 安吉全域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定在70%以上,为森林康养产业提供核心支撑。天荒坪区域依托亚洲规模领先的抽水蓄能电站基础设施,实现生态保护与能源利用的平衡发展;海拔千米级的云上草原基地,凭借特殊山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衍生出高山瑜伽、星空观测等特色业态。当地相关部门优选生态优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进行梯度培育,形成"生态修复-资源转化-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四、构建全域康养服务体系 当地正加速完善服务供给链条:以"森林人家"品牌工程为载体,提升民宿集群服务标准;通过森林康养步道系统串联景区、乡村与生态保护区;同步建设智慧导览平台实现客流精准调控。运营数据表明,康养基地年均接待能力提升逾30%,过夜游客占比达65%,有效延长产业链价值周期。近期启动的康养人才培训计划,将重点培养森林疗养师、生态解说员等专业队伍。 五、打造长三角康养目的地标杆 安吉立足长三角城市群消费升级需求,推出"森林康养主题周""节气自然疗愈"等特色IP活动。产业经济分析显示,森林康养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民宿入住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后续将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森林康养效能评估体系,制定省级地方标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绿水青山"转化路径。
2025-07-19
-
【湖州招商】德清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获验收 助力区域开放型经济
湖州德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信息化建设工程顺利通过湖州海关组织的专项验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作为湖州市第二家保税物流中心,其建成将显著提升德清县及周边区域的招商引资能力,为外向型产业提供出口退税、保税物流等核心服务,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强化国际国内资源承接能力。 一、信息化建设高标准通过验收 湖州海关受杭州海关科技处委托,对德清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系统开展实地验核。验收组确认,其软硬件设施符合海关监管要求,具备货物通关、仓储管理、数据交换等核心功能。该中心通过物联网、智能卡口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为后续正式运营奠定基础。此次验收是项目投用前的关键环节,后续将根据整改意见完善细节,迎接海关总署的最终验收。 二、填补区域保税物流服务空白 德清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后,将直接服务德清县及湖州周边制造企业与贸易公司,解决以往需依赖外地口岸导致的物流成本高、退税周期长等问题。中心聚焦地理信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本地优势产业,提供保税仓储、国际分拨、跨境电商等一站式服务。其投运有望降低企业超20%的物流成本,加速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 三、多维交通枢纽赋能开放平台 依托宁杭高铁、杭宁高速、京杭运河等复合交通网络,该中心定位为区域性国际物流节点。规划建设仓储分拨、加工分装、跨境电商展销四大功能区,联动杭州、宁波等港口资源,形成“海陆空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德清县通过整合通用航空产业园、地理信息小镇等产业基础,推动保税物流与临空经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 四、打造外向型经济新增长极 作为浙江省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设施,德清保税物流中心将强化湖州北部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其辐射范围覆盖皖东南、苏南等毗邻区域,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试运行阶段预计吸引超50家外贸企业入驻,年进出口额目标突破10亿美元。未来通过联动浙江自贸试验区政策,探索大宗商品保税交易等创新业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能。 目前,德清县正加快推进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开展企业入驻对接工作。该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湖州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点。
2025-07-19
-
【湖州招商】湖州推出农业转型三大行动 优化产业新格局
湖州市近期启动农业转型升级会战年,聚焦招商引资关键抓手,实施产业平台提升、主体培育深化、生态渔业示范三大专项行动。此举旨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农业产业平台迈向全域升级 湖州市以"农田环境景观化、项目设施现代化、功能发展多元化"为导向,系统推进农业产业平台提升行动。重点涵盖五方面:全域农田环境整治强化生态基底;"一区一镇"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超百个重点农业项目攻坚;11条全产业链价值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开发。在具体实践中,湖州将整合土地资源,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引导资本投向智慧农业园区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至2023年末,预期实现整洁田园全域覆盖,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率突破95%,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84%以上,休闲农业营收增幅超20%,形成科技赋能、三产联动的平台支撑体系。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崛起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如何增效"核心命题。湖州市重点构建三层机制:创新土地集约流转模式,破解分散经营瓶颈;实施"千名农创客"培育计划,强化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政策+金融+保险"服务包,降低主体运营风险。2023年重点倾斜资源培育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计划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引导工商资本通过混合所有制模式参与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链主型"企业集群。同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覆盖机械耕作、品牌营销等全环节。 三、生态渔业示范引领绿色革命 针对渔业转型痛点,生态渔业专项行动实施三个突破口:全域清理高污染温室龟鳖养殖,推动水体生态修复;创建省级渔业转型先行区,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零用药"健康养殖技术,构建可追溯水产标准体系。湖州市依托太湖南岸天然水域资源,重点开发渔文旅融合项目,打造集鱼苗研发、生态捕捞、渔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已完成清退改造养殖塘逾千亩,新增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8处,2023年计划申报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推进渔业减量增收与生态增值协同发展。 四、多维赋能机制保障长效发展 三大行动在实施层面构建联动机制。科技赋能方面,依托农业物联网平台建立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壤墒情、病虫害等关键指标的智能预警;政策协同方面,整合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绿色认证主体给予贴息补助;监管体系方面,建立专项行动进度季度通报制度,将秸秆综合利用等指标纳入区县考核体系。2023年三季度将开展中期督查,重点评估土地规模经营率、三产融合项目落地进度等核心指标。 湖州农业"三大行动"通过重构产业生态、激活主体动能、重塑生产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增值的双赢路径。该举措不仅为长三角都市圈农业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板,更通过机制创新与全链整合,持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势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2025-07-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